柳心和王天书和师爷闲聊几句,然后话锋一转对王天书说:“姐夫,这些年天灾越来越多,不是发洪水就是干旱,农民日子越发难过,流民每年都有,我预计过几年大旱的可能很大,怎样能让老百姓填饱肚子,姐夫可有章法,表哥可有什么见解?”

    王天书和师爷先是惊愕一下,然后都摇摇头。现在的大明,文官把持朝政,各县基本都是各自为政,每年交固定的赋税,剩下也没人管你,朝廷没钱,不论修水利还是赈济灾民,都得县衙自筹,可县衙的收入有限,除了往上交的也所剩无几,只是火耗银子能有点出息,但那不是算到县衙的,都是个人的小金库。

    “妹妹,姐夫只能把火耗银字交出来才能有点作为。”

    “姐夫,我不是让你自己掏腰包,只是觉得在本县内还能不能再开源节流,增些收入修建些水利,另外还要尽快寻找些耐旱高产的作物新品种,这才是正理。”

    王天书点点头,和师爷回去研究下,柳心又让王天书帮寻些新奇种子,不论是吃的观赏的啥都行。

    柳心现在就想找到玉米、番薯的种子,这才是老百姓能活命的东西,过几年的全国大旱就得靠这两样作物了。

    县衙不方便,柳心自己有地可以试验,成功了县里可以推广,失败了也没王天书啥责任。

    王天书和师爷听柳心这么一说,都有些感动,直言柳心大义,回去就落实这事,到时也会拨些地给柳心。

    说话间到了申时,王天书和师爷带着仆从回去,李厚德一家也告辞离开,晚春和两个孩子带着丫鬟留下两辆马车要在这住一宿儿,和柳心说说话,明天和秦坤元、秦牧秦槐一起走。

    柳心安排人撤酒席、送还借来的东西、收拾房间,本家的妇人和这些学生不一会儿就收拾的干干净净。

    晚春羡慕地说:“妹妹,虽然姐姐家有丫鬟婆子也没你这得力。哎,你姐夫称你为奇女子,你是处处透着神奇呀,活得恣意轻松,可又大仁大义,世上男子皆不如你,真不知你长个怎样的脑袋儿瓜,爹爹和娘亲是什么样的人,养出你这样的好妹妹,我也应该去拜访老人家的。”

    听到说起娘家,柳心有些心虚,依照原主的记忆,家里大哥大嫂很是刻薄,对原主也不好,秀才娶亲没多少聘礼,他们恼火也没给原主嫁妆,原主生气也没回过家。有个弟弟当时七、八岁,爹娘很老实,其他的就没什么了。

    看来得先找人打听打听,免得以后走动起来一头雾水,要是无赖极品亲戚可有的受。

    柳心笑笑说:“我也多年没回去了,等以后我回去就叫姐姐一起去。”

    几个孩子在一边玩,姐俩儿清点今天的礼单。

    这次村里收的礼可比上次建房宴客时多了不少,特别是本家这些户可以说是竭尽所能了,有的送三尺花布,有的送半斤白糖,有的送30个鸡蛋。

    晚春不以为意,柳心心里却是明白,想以后一定要多还些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