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府正好有一个恩贡生的名额。

    感觉就跟老太爷知道赵有禄有困难,特意开天恩照拂似的。

    也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。

    “举贡这办法可行!”

    宋教谕是三人中教育这方面的专家,第一个举双手赞成赵教授慷朝廷之慨成全他人的好主意。

    作为县学主管,老宋也是希望自己带出来的学生能有好前程的。

    本质上,教谕就是老师。

    世上哪有老师不盼着学生好的。

    再者三个岁贡名额全出在甘泉县,说明什么?

    说明甘泉县今年的教化质量全府第一,实实在在的一笔政绩啊!

    真就是面子、里子全都有。

    丁县尊思虑片刻,觉得也没比这法子更好的解决方案了,就是不知道那三位学生是否同意去京师国子监就读。

    好处虽然显而易见,可万一那三位学生有雄心壮志,想着乡试、会试一鸣惊人呢。

    同考中进士相比,举贡出身又不值一提了。

    一个是眼前小利,一个是长远大利,是人都要权衡再三的。

    “无妨,三人家境一般,真要有继续举业的想法,那下官便将举贡好处与他家中父母说明白即可,升斗小民知道什么。”

    宋教谕不认为这是个问题,表示三个学生真要有想法,那他这个教谕大人就亲自上门做他们爹娘的思想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