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加上老太爷没事就下江南旅游,动不动就打仗,一打仗就要盐商捐输,什么太后大寿、皇上大寿的,导致不少本富可敌国的盐商最后都被内务府的高利贷搞的倾家荡产。

    扬州前任总商江春家产据说不下三千万两,躺平都能够子孙后代败个十几代,结果愣是被一笔二百多万两的高利贷断了资金流最后被活活逼垮,由此可见皇家高炮杀伤力有多大。

    当然,老太爷对盐商可能过份了些,但对借自己钱的臣子还是蛮照顾的。

    能通融就通融,一次性还不上可以分期还,分期还还不上老太爷就会思考一个问题,到底是臣子不会捞钱呢,还是捞钱的速度跟不上还钱的脚步,还是该臣子呆的位子没什么油水导致他还不上?

    最后估计是位子有问题,于是生怕臣子还不起钱的老太爷就会习惯性的给借钱的臣子升官,从而确保该臣子所借款项不会成为皇家的呆账、死账。

    相当人性化。

    跟他爷爷康熙晚年差不多,搞清欠搞到最后还是念在都是老臣份上不了了之。

    夹在中间的雍正心就狠了,欠钱还钱,不还就抄你的家。

    老太爷的这些烂事在前世赵安是当作笑话听的,但眼下却无疑成了他又一投机钻营的好门道。

    因为他知道这个笑话,别人不知道,或者说绝大多数人不知道。

    主打一个信息差。

    既然老太爷十分照顾借他钱的臣子,那就借好了。

    大大的借,多多的借,借到老太爷逢年过节主动给他这个大客户送个挂历、台灯什么的。

    最好再赏个内务府第一欠债人的黄背心穿穿。

    就跟当年浙江巡抚王亶望在浙江借钱搞的债主人人夸他似的。

    不过想法很美好,现实却是赵安的品级还达不到让老太爷发拜年短信的地步,连瞅你一眼都没兴趣。

    起码三品以上才行。